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2022中考马上开考!30条迎考经验送给考生,句句干货!

   日期:2025-06-29     来源:www.aep9.com    浏览:708    
文章简介:本周六,四川部分区域的考生将要步入考场,2022中考也将正式开始! 考试前夕总是是学生心理变化较大时期。在此,中考君结合多年指导学生迎考的经验和领会,向马上参加中考的考生提出以下30条建议。

本周六,四川部分区域的考生将要步入考场,2022中考也将正式开始!

考试前夕总是是学生心理变化较大时期。在此,中考君结合多年指导学生迎考的经验和领会,向马上参加中考的考生提出以下30条建议。

关于考试前动力

1.挖掘潜能。

不管你目前状况如何,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。从开始复习到中考往前赶超50名的大有人在,赶超80名也是完全大概的,人在重点时刻的进步是惊人的。

2.坚定意志。

严格地讲,中考其实就看哪个笑到最后,你能坚持到最后,你就能笑到最后。而坚持到最后,就需要你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。竭尽全力,坚定你的意志;知难而进,磨砺你的意志;战胜惰性,提高你的意志;苦中作乐,优化你的意志。

3.调好心态。

中考不止是常识和智商的角逐,更是心理的角逐。心态决定着你的成败,努力去探寻你近期的不好的心态,并努力去改变,用积极的心态促进你考试成功。

4.把握自我。

复习时紧跟老师脚踏实地地复习没错,但也不可以完全忘了自我的存在。要有自我意识,“我”怎么样适应老师的需要,怎么样依据我们的特征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,我怎么样在“合奏”的首要条件下灵活处置好“独奏”等。

5.战胜自我。

把握自我,十分要紧。但战胜自我,更为要紧。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,面对解题的繁难,面对角逐的重压,面对多变的情绪,只有“战胜自我”,才能“天宽地阔”。

关于临考复习

6.每天做题。

考试前要养精蓄锐,并非说整天休息。相反,我以为每天还是要做些题的,不要让自己手生,要让自己维持对问题的敏锐,形成模式辨别能力。当然,做题的数目不可以多,困难程度不可以大。

7.一次成功。

面对一道题,用心去做,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,一做就成功。一份试题,若没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,就总是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导致“隐性失分”。

8.讲求规范。

每年中考,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卷不规范而丢分,很可惜。考生要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试试题,认真做完整,再对照评分标准,看看是不是答卷严密、规范、恰如其分。

9.回到基础。

一般说来,考试前不适合攻难点,既没这么多的时间,也没必要。要回到基础,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的,如此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尽可能不丢。

10.限时练习。

可以找一组题,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;也可以找一道大题,限时完成,等等。如此,主如果创设一种考试情境,检验自己在紧张状况下的思维水平。

11.激活思维。

可以找一些题,只想思路,第一步干什么,第二步干什么,不必具体解析,再对照解答,检验我们的思路。如此做,有益于在短期里获得更多的具备方案意义的解题方向,练习思维品质。

12.掌握总结。

应当把每一次训练当成巩固常识,练习技能、能力的一次好机会。复习资料是做不完的,重点在于打好基础,掌握总结,探寻规律,一通百通,大彻大悟。


关于考试焦虑

13.适度平静。

平常个性张扬的学生,在张扬的首要条件下可稍平静一些;平常内向的学生,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。当然,都不要刻意追求,自然为好。肯定重压下的平静,是中考超水平发挥的必要条件。

14.适度自信。

大考临近,我常对考生说:“这里需要拒绝所有犹豫,这里任何怯弱都无济于事。”自信,是成功的起点;失去信心,势必致使失败。当然,平常考得好的学生,也不可以过于自信,凭自己有点实力,就自以为是、盲目乐观。

15.确定合理动机。

动机过强和动机过弱,都不利于考试;适度动机,效率最高。特别是期望值过高,容易致使考生紧张、忧郁、恐惧等情绪,进而致使考试的失败。这就是说期望要合理。

16.适度运动。

临考试前夕,学生大都不喜欢运动,主如果学习紧张没时间运动。但我还是期望同学们能依据我们的状况,适度运动,譬如散步、跑步、打一会儿球,或跳几分钟绳,或在阳台上做一会儿操,等等。如此,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,提升学习效率,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大脑。

17.适度交流。

同龄人一块迎考,大伙的状况都差不多,同学间适度交流,进行感情交流是十分要紧的。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、减缓重压有非常大的帮忙。当然,考试前时间宝贵,切不可长谈。除去和同学交流外,还可与老师、父母、亲友交流。

18.充分筹备。

认真做好考试前的复习和筹备工作,重视常识的学会和技能的练习,做到胸有成竹,心中不慌,从而预防考试焦虑的产生。

19.处变不惊。

练习自己在面对变化的问题或学习的困难时,能冷静地进行剖析、判断,采取科学的应付手段。譬如,面对考试试题的难易,要有“人难我难,我不怕难;人易我易,我不大意”之心态。

20.预防疲劳。

考试临近,切忌搞疲劳战术,过度疲劳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,不利于考试时水平的发挥。

关于科学应考

21.填写信息,稳定情绪。

试题发下来后,立即忙于答卷是不科学的,应先填写信息,如在答卷卡上涂清“试题种类”,写清名字和准考证号等,如此做不止是考试的需要,更是一剂稳定情绪的“良药”。

22.总揽全卷,不同难易。

打开试题,看看什么是基础题,什么是中档题,什么是难点或压轴题,按先易后难的原则,确定解题顺序,逐题进行解答。力争做到“巧做低档题,题题全做对;稳做中档题,一分不浪费;尽力冲击高端题,做错也无悔。”

23.认真审题,灵活答卷。

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,二不看错题,三要审准题,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。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常识,发现和探寻简捷的解题办法。

24.过程明确,稳中求快。

一要书写明确,速度略快;二要一次成功;三要提升答卷速度;四要科学用草稿纸;五要力求准确,预防欲速不达。

25.心理状况,注意调节。

考试中,要克服满不在乎的自负心理,要抛弃“胜败在此一举”的负重心理,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胆怯心理。面对难、中、易的试题,调节好心理,积极应付。

26.尽可能多做,分分必争。

中考评分,理科多按步骤、按要点给分;文科多按要素给分。因此,考生在答卷时,就要会多少,答多少,就算是一条辅助线,一个符号,一小段文字,都可写上,没把握也要敢于写,千万不要将不可以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舍弃不做。

27.抓住“题眼”,构建“桥梁”。

一般难点都有个重点,抓住了“题眼”,问题就易于解决了。除此之外,还要借助有关的常识、规律、信息进行多方联系,构建“桥梁”,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,从而构思解题策略,准确、快捷地解决问题。

28.遇见易题,格外小心。

易题,容易使人轻视,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,不费思索顺手写来,可能铸成大错。所以有“容易题,容易错”的说法。要了解,题目对你容易,对其他人也容易。在容易题上得分与失分总是在于仔细与不仔细。

29.思路暂塞,掌握变通。

考试时,熟悉的常识、办法忽然想不起来该如何解决呢?这个时候要掌握变通,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,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;二是借助本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;三是暂时舍弃,换另一道题做,等情绪稍稳定,思路慢慢明确时,再回过头来做,可能有意料之外的收成。

30.注意检查,降低失误。

争取有肯定的时间检查答题,主如果检查题目是不是遗漏,是不是弄错了题意,是不是抄错了什么,尽可能降低失误。对一些“疑似”答案,特别应该注意检查。可以对思路检查,对步骤检查,对结果检查,对考试试题需要检查等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